Tel: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7-12 17:28:29
阅读量:821
公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1、依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等级:。
2、存在极大地质灾害问题的地段,比如大型的暗河系统,重大物探异常区域,可溶岩和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富水、导水性优良的地层,特殊地质地段,也许会出现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等。
3、小型突水突泥地段,相对大物探异常位置,断裂带等。
4、突水突泥产生可能性小的地段,水文地质比较好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段、小型断层破碎带。
5、出现突水突泥的可能性非常小的非可溶岩地段。
6、依据不一样的地质灾害程度分级,需要选取不同的方法来实施超前地质预报:。
7、能够使用地质分析法、地质雷达、TSP隧道地震波反射法、超前水平钻探等方法实施预报。
8、使用地质分析法、TSP或HSP,地质雷达,超前水平钻孔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
1、地震波反射法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所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属多波多分量探测技术,适用于划分地层界线、查找地质构造、探测不良地质体的厚度和范围。
2、该方法根据探测装置布设与采用设备的不同又分为3种常用预报系统:TSP203(,瑞士)、TGP206(,国产)及TRT6000(,美国)。
3、TRT6000勘测成本低,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全面、直观,代表隧道超前预报领域最新领先的技术,是隧道超前预报系统发展的方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4、一般可使用锤击作为震源,可重复利用,不需要耗材,成本较爆炸震源低廉。
5、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无线传输技术,灵敏度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高频信号,提高了精度及探测距离(硬质岩中为300m,软质岩中为150m)。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
1、传感器布点采用立体布点方式,在隧道两边分别布置4个传感器,然后在隧道顶上布置两个传感器,从而获得真实的三维立体图,直观的再现了异常体的位置、形态、大小。
2、采用了层析扫描的图像处理方式,绘制三维视图,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缺陷,使得图像更加清晰,易于理解,从而更加轻松地进行缺陷诊断。
3、①有效探测距离要求:地震波反射法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应重叠10m以上,每次预报距离100~150m。
4、软弱破碎地层或岩溶发育区,每次预报距离应为100m左右。
5、岩体完整的硬质岩地层每次可预报150m或以上。
6、②资料分析要求:数据采集时应对每一炮的波幅进行调节,记录不好或存在干扰时应重新放炮。
7、对采集的数据及时进行三维波场处理,提取反射界面。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探测预报内容包括
1、对所采集的原始数据经软件处理后,以P波剖面资料为主对岩层进行划分,结合横波资料对地质现象进行解释。
2、③达到目的:通过地震波反射法,可以得出隧道开挖面前方围岩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影响施工方案调整、具有安全隐患的地质条件,如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地质体的性质、规模和位置等。
3、结合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围岩软硬、含水情况、构造影响程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等资料,对围岩情况进行初步评估。
4、地质雷达探测预报属于电磁波物探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岩体中的传播及反射,根据传播速度和反射脉冲波走时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物探方法。
5、主要用于岩溶探测,亦可用于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均匀地质体的探测。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有哪些
1、地质雷达在完整可溶岩地段预报距离宜在30m以内,在岩溶发育地段的有效探测长度则应根据雷达波形判定。
2、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应在5m以上。
3、该方法测量快速,与施工干扰小,有较高的定性判别准确率。
4、但无法预报水量和含水体具体前方位置等定量指标。
5、①红外线超前探水法的原理。
6、任何物体都会发射出红外线,形成一个红外场。
7、将一个稳定的质体作为探测对象的场源时,由该物体所形成的红外场的强度与场源本身的场强相一致。
8、当地质体中含地下水,那么地下水场源产生的红外场会对地质体场源所产生红外场产生影响,使其场强发生变化。
9、地质体所形成的红外场场强变化可用红外线探测仪探测。
10、根据围岩红外场强的变化来预报掌子面前方或洞壁四周是否隐状含水体。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常用的方式有哪些
1、②红外线超前探水法的测线布置。
2、在隧道施工中,主要通过探测掘进掌子面岩体场强的变化差异值,和隧道开挖段围岩场强沿纵向的变化规律,来推断前方是否为隐伏含水构造体,有无发生突涌水的可能。
3、③掘进掌子超前探水的测线布置。
4、掘进掌子面场强测点布置,应根据掘进掌子面的大小,将掘进掌子面划分为若干个区域,一般情况下,将掘进掌子面划分为9个区域,每个区域设定1个测点。
5、沿已开挖隧道边墙纵向进行测点布置时,分别在拱顶、两侧边墙上各布置一条测线。
6、从掘进掌子面开始,向已开挖方向(背离掘进掌子面方向),每间隔1m~5m设置一个测点,测点数不少于12个。
7、00C~+400C湿度:应不大于80%。
8、在潮湿环境工作不应超过8小时。
9、(0.8~1.1)×105Pa。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作用
1、无腐蚀性气体和强电磁场干扰。
2、⑤红外线超前探水法的判据。
3、根据掘进掌子面场强差异进行超前探水的判据。
4、通过对比分析掌子面各测点的场强,判定掘进掌子面是否存在含水构造体。
5、根据以往测试经验,判译标准一般设定为:当掘进掌子面测点中最大场强和最小场强的能量差大于等于10W/cm2,可判定前方存在含水构造体,否则不存在含水体构造。
6、根据隧道走向与场强曲线进行超前探水的判据。
7、建立各测点的场强(y轴)与测点到掘进掌子面的距离(轴)的函数关系,并绘制出函数图形,根据函数图形特征进行超前探水预报。
8、如果函数图形为一水平直线,表明掌子面前方不存在含水构造。
9、如果函数图形为一斜线,表明掌子面前方存在具有含水构造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探测。
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常用的方式有哪些?
1、针对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管理困难的特点,分析了隧道施工中地质条件、技术方案、周边环境等方面的施工风险,并针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风险,提出在施工管理等方面规避施工风险的措施。
2、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城市与城市连接更加紧密,除了高科技网络化连接外,直接连接方式还是四通八达的交通线。
3、高速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得到空前发展,缩短距离穿越地貌,修建了各种隧道工程。
4、隧道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具有其隐蔽性、施工复杂性、地层条件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的突出特点,从而加大了施工技术的难度和施工风险性,同时也对现场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2隧道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风险。
6、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性。
7、隧道地质工作贯穿于整个隧道的建设过程。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主要有哪些
1、施工前的地质工作,通过地面测绘、物探、少量的槽探和钻孔查清工程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主要的水文地质条件。
2、长隧道往往是工程的控制点,应尽量避开大断层,大滑坡、大溶洞、松软地层等不良工程地质体。
3、但施工前的地质工作仅出于搜集资料的技术手段限制,加上地质体的复杂性,所取得的资料不能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4、由地表工作为主推断制约隧道地质条件与隧道施工中实际遇到的地质条件相差很远,漏掉的一些不良地质体给施工带来许多想不到的困难。
5、施工前工程地质工作的重点是查清大的地质构造和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但是花巨额投资挖众多的探洞,钻数千米钻孔,全面弄清细微的地质条件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不可能的。
6、在隧道施工中,不但要了解宏观的地质构造,还要了解岩体的结构,不但要了解全隧道的地质条件,还要知道其出现的位置及稳定程度,以便确定每一段的围岩类别和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开挖方法、爆破进尺和装药量。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分几种
1、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其介质特性表现出很大的随机变异性。
2、地层中还存在大量水的活动与作用,如地表径流、地下潜水和承压水等。
3、由于地质勘察、现场和室内试验等设备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通过个别测试点的现场试验和若干试样的室内试验对岩土性和水文参数作近似的量测估计。
4、2施工方案的复杂性。
5、隧道工程建设中,施工队伍、机械设备、施工操作技术水平等对工程的施工风险都有直接的影响。
6、由于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与工艺流程复杂,且不同的工法又有不同的适用条件,贸然采取某种方案、技术和设备势必会产生风险。
7、整个工程的建设周期长、施工环境条件差,这些对施工单位人员都很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导致出现各种意外风险事故。

上一篇:隧道地质雷达检测 下一篇:隧道衬砌质量检测规范 返回列表
在线咨询
官方微信
咨询电话
回到顶部

微信服务号

全国免费咨询
028-61835574
市场总监 - Mr楚
180-1063-1986